网站首页  >  学生园地  >  本科生园地  >  正文

明知笃行|必赢官网赴云南省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实地调查
时间:2022-09-03

【核心提示】为切身感受“精准扶贫”实践成就,促进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711日至17日,72886必赢网站赴云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云南大理、昭通生态治理情况,昭通脱贫攻坚情况以及宣威、大理的革命历史开展实地调查。

711日至17日,72886必赢网站赴云南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大理、昭通生态治理情况,昭通脱贫攻坚情况以及宣威、大理的革命历史开展实地调查。

大理红军足迹多

在队长刘铮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于711日前往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的周保中将军纪念馆进行参观。纪念馆共五间展厅,分为“苍洱毓秀”“白山黑水”“碧血千秋”“儒将风采”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周保中出生、赴东北参加抗战之前、领导东北抗日战争14年和主政云南四个时期的故事。驻足红色圣地,团队成员细细品味每个展厅内的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史料,仿佛回到那段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713日,团队前往大理市白族自治州博物馆进行参观,了解到各种白族民俗文化、大理石文化与佛教文化等。有丰富历史沉淀的大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丰富文明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华夏大地熠熠生辉,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是支撑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理洱海好风光

712日,实践团队前往环洱海,调查洱海海东生态治理情况。经过实地考察,团队发现洱海生态状况良好,海边的绿藻堆积明显减少,水面清澈无垃圾漂浮。据了解,洱海已经连续6年没有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水质下滑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湖体透明度达到近年来高值,绝迹多年的海菜开花现象也在洱海重现。


洱海水质重变清澈是多种生态治理政策施治的结果,包括采用水质巡视监察无人机和运用先进技术治理蓝藻。团队成员前往生态廊道观察了沿湖的生态治理情况,随处可以看见环保工作者清理藻类、修剪草坪的身影,足见生态保护的观念在大理已深入人心。深七米仍清澈见底的蝴蝶泉与碧绿的情人湖体现出大理人对生态治理的严格要求。

昭通生态建文明

715日,团队前往昭通镇雄农村进行生态情况与脱贫攻坚调研。实践团调查了该村的植物物种,进行标本采集与制作。雄农村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梨和桃等主,养殖主要以猪、牛、鸡、鹅为主。据了解,农村生态保护无专门人员治理,主要靠村民自觉维护环境。该村发展较为落后,没有垃圾车,路边没有垃圾桶,小溪里有垃圾堆积,村民处理垃圾主要通过焚烧手段。


农村是共产党的发源地,乡村是中国占比重最大的区域,农民是最大的人群。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住我们的根。团队讨论认为,对于如何解决昭通镇存在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手段单一的问题,引起村民思想上的重视是第一要务。如果培养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许多生态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宣威历史岁月长

716日,团队前往宣威市博物馆,探寻深邃的尖角洞古文化遗址。素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开于秦代的五尺古道,像一个古老顽强的生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攀行,刻满了宣威人民从昨天走向今天、走向明天的行行足印。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宣威市博物馆,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史三个方面了解宣威市的发展进程。

17日,实践团对此次调研之行进行了总结,结合调查了解情况,对云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云南脱贫攻坚策略提出建议。团队成员罗岚感慨道:“‘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苍山洱海,承载了太多人的诗和远方。可纷至沓来的游客和洱海边蜂拥而起的民宿客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让洱海的一湖清澈岌岌可危。希望大理洱海能够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以生态保护促经济转型,为自己打造一张美丽生态、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文字:罗岚

摄影:罗岚 刘铮 郑晓伟 秦烺

审核:蔡江